登入環安雲
威煦軟體 - 讓環安衛管理變得簡單、快速、有效
  • 解決方案
    • 環安雲解決方案
    • └ 法遵合規管理
    • └ 化學品管理
    • └ 危害鑑別及風險評估
    • └ 證照及派訓
    • └ 巡檢稽核
    • └ 碳盤與減碳
    • └ ESH 戰情室
  • 焦點訊息
    • 最新消息
    • 顧問觀點
    • 用戶限定活動
    • 環安衛知識庫
  • 客戶與案例
    • 導入實績
    • 成功案例
  • 關於威煦
  • 聯絡我們
  • en/jp
    • English
    • 日本語
  • 解決方案
    • 環安雲解決方案
    • └ 法遵合規管理
    • └ 化學品管理
    • └ 危害鑑別及風險評估
    • └ 證照及派訓
    • └ 巡檢稽核
    • └ 碳盤與減碳
    • └ ESH 戰情室
  • 焦點訊息
    • 最新消息
    • 顧問觀點
    • 用戶限定活動
    • 環安衛知識庫
  • 客戶與案例
    • 導入實績
    • 成功案例
  • 關於威煦
  • 聯絡我們
  • en/jp
    • English
    • 日本語

Consultant blog

顧問觀點部落格

10/9/2024

WSP觀點/邁向低碳運輸-臺灣自行車推廣展望

 
圖片

臺灣運輸部門減碳目標 

氣候變遷對人類生活影響日益增加,聯合國已提出以2050年為目標的淨零排放策略行動。而臺灣亦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規劃十二項關鍵戰略,期能實現降低碳排的永續目標。 
​
臺灣的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約占全國總排放之13%,是第三大的排放部門,其中公路系統排放量占整體運輸排放量的96%,因此如何推動低碳運輸,降低公路運輸產生的碳排放,是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的關鍵之一。 ​
圖片
圖1 「臺灣2050淨零排放十二項關鍵戰略」 
資料來源:國發會, 2022 
​

低碳運輸推動策略 

有關推廣低碳運輸的具體策略,可參考聯合國環境署提出永續運輸策略的三大構面:需求減量(Avoid)、運具移轉(Shift)與技術改善 (Improve),其中「需求減量」為透過空間規劃、優化物流及運輸需求管理等手段,達到避免旅次產生及縮短旅次長度等目標;「運具移轉」為鼓勵使用者將私人機動運具使用行為轉換為更永續之模式,如由私有運具轉換至公共運輸、或採步行和自行車等方式通行;而「技術改善」則著重於提高運具能源使用效率,例如運具電動化及搭配再生能源使用等。 
​
圖片
圖2 永續運輸策略三大構面 
資料來源:SLoCaT ,Transport and Climate Change 2018 Global Status Report,2018 

綜整上述資料,臺灣低碳運輸之推動策略應可朝向「都市計畫改變」、「鼓勵非機動運具」及「運具電動化」等三大方向前進,考量都市計畫需長期規劃,而電動車隨著政府大力推廣及產業技術進步,近年來已可看見逐漸成長之勢,故本文接下來將探討非機動運具推廣之展望。
​

臺灣運具使用現況 

依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運具使用資料所示(如圖3),臺灣私人機動運具使用占比達71%,遠高於全球主要城市,顯見減少機動運具使用為現階段主要課題之一。 

過去政府機關在探討降低私人機動運具使用時,採用的策略多為鼓勵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惟依據圖3數據所示,臺灣公共運輸使用率與全球及歐洲主要城市相較之下其實並不遜色,反而在非機動運具(步行及自行車)旅次數上,全球主要城市約占37%,歐洲主要城市約占30%,而臺灣卻僅占11%,顯見除公共運輸外,步行與自行車應亦為重要的推動方向。 

考量臺灣人口密度較高,且都會區集中,許多都市內的短程旅次,民眾往往因為等候大眾運輸時間過久,且無完善的自行車通行空間,轉而使用汽機車通行,如能積極鼓勵民眾使用步行或自行車於生活圈中移動,也許能在降低私人機動運具使用上看見更明顯的成果。 

本文將結合本公司過去執行相關專案的經驗,由自行車推廣政策的角度分析,並做出對未來改善的建議。 
​
圖片
圖3 各運具使用旅次比率 
​資料來源:運輸研究所「公共運輸發展成果檢討及推動策略研析」,2019 
​

國際案例借鏡 

接下來本文將透過英國及南韓兩個國家的案例來探討其中可借鏡之處: 

一、英國倫敦 

為解決倫敦交通壅塞及空污問題,倫敦市府積極打造倫敦成為適合騎自行車的大都市,其中2項關鍵策略如下: 

(一) 擴大倫敦自行車路網 
圖片
圖4 倫敦自行車路線規劃 
資料來源:Mayors Vision for Cycling - Central London Grid Annex,2020
​ 
透過調整道路配置不斷擴張自行車路網,並由倫敦市政府發布自行車設計標準制定自行車停放策略,來提升使用者意願及安全性,積極推廣的成果讓倫敦自行車網路在2024年達到了28%的覆蓋率,並持續擴增中,整體路線規劃如圖4所示。
​
(二) 建置交通寧靜道 

透過訂定設置寧靜道指標、鋪面改善 (如巷道路口鋪設人行磚等),來建立供自行車通行的寧靜道,路線規劃原則與傳統需直接行駛於主要幹道上的邏輯不同,選定的巷道既能連接主要路線的巷道,又因非位於交通繁忙的道路,除了提高安全性外也能提升通行效率,如圖5所示,這樣的規劃讓各地的使用者都使用安全高效的道路通往主要目的地。

圖片
圖5 倫敦寧靜道路路線規劃 
資料來源:London Quietways Research  | ECF,2017 
​
第二個案例來看到同樣位於東亞的南韓,雖然以現況而言,南韓在世界上還稱不上自行車推廣的典範案例,但地理位置相近且交通條件與臺灣較相似的南韓首爾,在近年推動的一系列改革,絕對值得參考借鏡。 

首爾在2021年開始推動一系列交通改革,本文彙整2項重要策略如下: 

(一) 盤點動線,串聯既有路線斷點形成整體路網 

首爾市府透過盤點路網,找出既有路線斷點,藉由設施帶調整及劃設自行車道等手段,增加自行車空間,並將整體路線串聯,形成可供民眾使用的路網,如圖6即是首爾路樹調整增設自行車道的案例之一。
​
圖片
圖6 首爾自行車道建置(移除既有路樹增設) 
資料來源:首爾市政府官網,2023
​ 
(二) 調整車道寬度,調整既有道路斷面 

首爾市政府透過下列3個步驟,檢討道路斷面配置,打造自行車擁有專用路權的道路。 

(1)停車區調整  
檢討路邊停車格位配置,評估是否能取消或調整至路外停車場。 

(2)調整車道寬度 
調整車道寬度增設自行道(如圖7),並一併評估是否調整速限。 

(3)減少車道數量 
如無法調整寬度,評估既有流量是否能減少車道數量,並可搭配偏心左轉道規劃,如可以讓道路雙向各減少一車道配置偏心左轉道,不但能增加自行車道空間,也能一併改善左轉車安全性。 
​
圖片
圖7 首爾斷面調整型式示意 
資料來源:首爾自行車設計手冊,2022 
​
三、借鏡之處 

參考上述國外案例,本文建議依臺灣現況環境條件可參考下述三項策略推動自行車使用: 

(一)盤點既有自行車道並串聯動線,建立完整路網 
現況臺灣自行車道分布較無連貫性,特別是在市區,因路寬及路側設施物等因素,造成路網不連續。可能前一段路線還騎乘在道路上的慢車道,下一段路線又須變換至人車共道的人行道,甚至可能完全沒有規劃動線,只能在道路與車輛混流行駛,這種情況不但會降低民眾的使用意願,還增加許多事故的風險。 

因此,推廣步行與自行車的第一步即是盤點現況路網動線,掌握目前設施情形,規劃整體路網藍圖並將現有路線斷點串聯,先求有再求好,踏出完善規劃扎實的第一步。 

(二)縮減車道寬度,重新調整道路斷面配置 
考量目前臺灣多數車道寬度過寬,不但易使車輛行駛速度提高,也容易增加車輛於同車道的混流交織,這部分可以參考韓國首爾發布的車道配置建議,調整車道寬度,讓斷面可以配置出自行車道,不但能增加大幅使用意願,也能進一步規範車流動向及車速,增加用路安全性。 

(三)繁忙路段評估利用鄰近巷道規劃 
臺灣許多都市人口密度極高,交通繁忙,若如現況讓自行車與車輛都混流在主要幹道上,除了安全堪慮外,也會降低整體交通紓解效率。 

又這些都市中,其實還有許多可以通往主要目的地的巷道,現況僅用來讓居民停車使用,或許可以思考參照英國倫敦調整既有道路設施或使用巷道來做為自行車通行主要道路的作法,讓民眾可以快速安全地使用自行車通行,開始培養使用習慣。 
​

結語

不可否認臺灣道路設計思維,目前還是「以車為本」,長年累積的習慣,讓許多民意仍傾向維持現狀,也讓政府機關在推動改革時困難重重。 

但低碳運輸的推動已然是未來國際趨勢,自行車推廣也是臺灣未來的重要議題之一,建議可參考本文彙整之策略,從路網盤點、斷面調整及完整路線規劃等方面著手,逐步改變民眾使用習慣。 

而WSP因應國際低碳運輸推廣潮流,目前在臺灣也參與多項自行車規劃專案,包括桃園市及高雄市的自行車整體路網盤點及示範路線規劃等,如圖8高雄五福圓環的改善,透過重新規劃道路配置,區分車輛與行人、自行車動線,增加使用者便利性及整體安全性。 

WSP未來將持續進行關注並投入相關專案執行,期待能透過打造完善的自行車環境,逐步改變民眾運輸需求,朝向淨零碳排的永續目標前進。
​
圖片
圖8五福圓環改善後照片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2024 
​
免責聲明: 
科進栢誠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盡最大的努力確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但不對其中任何可能的錯誤或疏忽承擔責任。本文章內容不可作為法律依據或法律釋義。因參考本文章內容而導致的任何損失,WSP不承擔任何責任。如需尋求專業意見,請根據下方聯絡方式諮詢有關專業顧問。 
​

作者介紹

圖片

評論已關閉。

    作者

    寫一些關於自己的事。不必花俏,簡單描述即可。

    封存檔

    五月 2025
    四月 2025
    三月 2025
    二月 2025
    一月 2025
    十二月 2024
    十一月 2024
    十月 2024
    九月 2024
    八月 2024
    七月 2024
    六月 2024
    五月 2024
    四月 2024
    三月 2024
    二月 2024
    一月 2024
    十二月 2023
    十一月 2023
    十月 2023
    九月 2023
    八月 2023
    七月 2023
    六月 2023
    五月 2023
    四月 2023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類別

    全部
    BV洞悉
    ESG最前線
    WSP觀點
    威煦專欄
    領導力企管

    RSS 訂閱

威煦軟體開發有限公司
​Wishing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台北總公司.
T : 02-27271685 / 070-1018-0999 ​
Email : [email protected]
110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508號5樓之2

ウィッシングソフト株式会社 (東京支社)
〒150-0002 東京都渋谷区渋谷1-11-1 COI 西青山ビル3F
T:+886-2-2727-1685 / +886-070-1018-0999
Mail:[email protected]


環安雲解決方案

法遵合規管理
化學品管理
危害鑑別及風險評估
證照及派訓
巡檢稽核
碳盤與減碳
ESH戰情室
最新消息

用戶限定活動

環安衛知識庫

顧問觀點


資通安全政策聲明​
導入實績

成功案例

關於威煦

聯絡我們
Follow us
圖片
圖片
圖片
Subscribe
訂閱環安衛電子報
ESH Clouds
登入環安雲

圖片
Copyright © 2022 Wishing-Soft